▲图为解洪涛参加临汾经济开发区发展调研座谈会。
2021年11月,按照全省科技博士服务团工作安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解洪涛挂职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主要协助分管区属国有企业和人才产业园建设等工作。这一年,解洪涛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和资源优势,有效推动了临汾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发展。
迅速融入 积极开拓新局面
到岗之后,解洪涛第一时间调阅资料,听取经济、财政、招商部门汇报,围绕开发区近年来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他专访了区内重点企业,对区内产业结构和重点企业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就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重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智能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煤机制造代表性龙头企业近三年的纳税、产能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国内相关领域的产业集群进行了梳理,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高鹏飞评价解洪涛是一个“务实”“踏实”的同志。“他的适应性很强,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了解了开发区的基本情况。”高鹏飞说,“他融入集体非常快,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洪涛虚心做“小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抓紧弥补实践经验不足。购买了《现代招商引资实务》《政府招商引资指导手册》等书籍,系统学习招商引资知识。积极参与招商谈判,诚心交友,加强与来访企业家的沟通,积极宣传招商政策,努力促成企业在开发区兴业投资,绝不放走一个可利用的招商机会。
解洪涛说:“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步转换了视角,从一个高校教师的视角转变为开发区的一员去看各项改革工作,逐步体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招商形象’的要求,尽力维护开发区对外形象。”
推陈出新 出谋划策解难题
在打造开发区升级版的奋斗过程中,解洪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推陈出新,在多个方面为开发区发展出谋划策。
聚焦主业,谋划产业项目。利用各方资源收集招商信息,分析山西省“十四五”规划,落实临汾市“1355”战略,立足园区主业深入研究产业项目,对国内主要产业集群及代表性企业进行扫描,明确招商目标。
优化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深入打造“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智慧、一张网格管治理”,优化落实 “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政策,为落地招商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
精心安排,提高招商效率。精心组织各种招商活动,精益求精,严密、妥善安排企业家招商考察行程,为招商谈判营造良好氛围。
优化队伍,培养招商新人。注重招商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懂政策、懂产业、懂规划的年轻人,在实践中锻炼招商引资技能,优化年轻干部管理任用机制,为开发区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包联企业,做好长期服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企业做实事,与企业家开展“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活动,倾听企业家反馈的问题。
创新发展,推动改革深入,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改革、推动工作,在落实“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改革中,开发区推出了“包联制、跨部门合作制、驻地协调制”贴近企业的服务措施。
立足专业 砥砺奋进促发展
为全面了解开发区区属国有企业运行情况,解洪涛对区内新成立的园区运行服务有限公司、人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商引资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重点调研,听取公司工作汇报,并就公司特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帮助各区属国有企业搭建了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厘清了发展思路,帮助这三家公司谋划业务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公司运作制度。
“新成立的这三家公司该如何运营,我们确实很需要专业性人才给建议,解洪涛教授的调研指导,让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更快一点,三家公司更早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高鹏飞说。
解洪涛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开发区企业提供税务咨询服务,帮助华翔集团、园区人才服务公司等厘清税收政策适用疑难问题。
在返汉返校的时间里,解洪涛更是宣传临汾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与湖北省晋商商会建立联系,将开发区的产业政策推介给在汉的山西籍企业家。适时邀请企业家到开发区参观考察、将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教授学者介绍给临汾的珠宝设计生产企业,提升其设计工艺制作水平。
解洪涛主动牵线搭桥,积极推动开发区区属公司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建立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为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尽己所能,目前已与高校达成7项合作协议。
挂职锻炼的结束对解洪涛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开始。挂职锻炼期间,开发区的工作比较密集,各项政策的出台,工作思路的谋划,活动载体的设计、信息的修改和起草、会议的筹备和组织,解洪涛都参与其中。他说:“一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俨然有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相信自己能更好地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