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战略部署,以实施“双千工程”为牵引,切实将高校科技、人才、技术优势与浮山实际、资源优势充分结合,拓展合作项目、优化服务政策,力促深度融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聚焦厨师产业,做好品牌“创优”文章。紧抓省委提出的共建“浮山厨师”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的战略机遇,充分挖掘浮山厨师人才优势,通过建立完善浮山厨师人才库、积极开展厨师技能培训、举办厨师厨艺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浮山厨师技能水平。积极与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等高校签订协议,探索通过在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开设浮山餐饮美食窗口、向后勤部输送优秀厨师人才等方式,开展县校合作。依托当地市场需求,逐步开设浮山刀拨面连锁店,努力扩大厨师品牌知名度。截止目前,浮山厨师品牌已登上山西卫视,“浮山咥一碗 老浮山拨面”加盟店已在北京、太原、临汾等地开设85家。
二、围绕资源优势,做好能源“提效”文章。聚焦自然资源优势,借力高校科研力量,积极与中国矿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签约合作。以“校地共建、产学共赢”为目标,与中国矿业大学就推进智能化感知预警、智能化采掘和矿山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合作,推动传统铁矿产业整体升级,打造可示范的绿色智慧矿山基地。以“资源统筹、优势互补、深化合作、互惠共享”为原则,联合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成立低碳发展研究工作站,围绕县域经济低碳发展开展合作,依托产业集聚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和入驻企业项目,开展园区低碳发展规划咨询,指导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的规划设计,努力打造全省低碳发展示范基地。
三、挖掘农业潜力,做好科技“赋能”文章。聚焦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的目标定位,积极挖掘本地资源,主动与山西农业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先后签订了六个合作项目。依托与山西农大签约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柔性引进省农科院专家深入一线指导,讲授“以技补晚”措施,推广烘干技术,减少秋汛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依托露地蔬菜示范基地,推广“玉米—蔬菜”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实现了亩均产值达5000元以上。依托与山西农大签订的智库合作基地和高校优质生源基地,积极引进17名农业产业技术人才,并开展多样化培训50余期,让农业“提质”路子更活,后劲更足。